开启左侧

左志丹老师分享:谁说有了技能,就没有思维创意,关健...

[复制链接]
美术信息 发表于 2019-4-22 15: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f4c6c2b25939c82a9b94a441638c806.jpg
`左志丹老师分享
·谁说有了技能,就没有思维创意,关健看老师们怎样与孩子连通、对接而自然擦出创意的火花。

·顺势而导,顺着学生思维走,在尊重学生自我的前提下与学生共畅想,你会发现孩子们创意无限。
·教学永无止境,在实践中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寻找更符合中国孩子不同年龄段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而非盲目的照搬所谓国外“先进教学理念”。
1左志丹老师工作室暑假学生作品欣赏

42f9d1e28a2b460c95d4d61413fd28d2.jpg


f670de00b33d0fff306266d80756c7fb.jpg


c86ffcb83217e49dfe557c479cfcc6fc.jpg

1左志丹老师介绍


f951a64d13d26eaccad827b8fc3e0480.jpg

[左志丹]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校外少儿美术工作室联盟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四川成都市青少年宫美术学校校长·
1左志丹老师教学心得

    当今时髦的教学理念

    重教学过程,不重结果。这是近几年来教育界普遍提倡的时髦的“真理”。其实此言错矣,我却认为,既然有好的过程,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单一的提倡教学过程,它逼迫大多数老师只得绞尽脑汁,注重表面形式。国内学校众多的优质课比赛,变为“设计”课。从学校到区、县、市、省,层层的作秀,为了职称蒙蔽专家,欺骗自己。看似热闹的一堂课,学生得到了什么,教师积淀了什么……                   关于“雷同”及“模式”
    众多教学中别具特色的老师,他们所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常人看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雷同感,这也往往成为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师“批驳别人的借口。其实“雷同”及“模式”从某中意义讲也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你给学生是高层次的审美引导,是符合其时代及社会发展审美需要的,与那些让学生在世俗商业化的审美情趣中窒息吞没的“教师”相比较,那就是作了功德无量的事了,更何况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毛泽东、邓小平等艺术大师及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张扬的个性及审美方式的与众不同,成就了他们得事业,大师伟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这样的“雷同”及“模式”。     教师的责任——放任还是引导
    “原生态”的儿童画好不好,是大家热议讨论的话题。不同年龄段的“原生态”绘画,体现的艺术特征各不同。低年龄段的儿童话绘画,充满了稚趣,反映的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及情感,这一阶段的儿童绘画体现出来得艺术特征正是大师们所追求的天趣所在。中年龄段到高年龄段的小朋友,由于他们受卡通、书籍、影视及社会环境及大众文化的综合影响,其“原生态”绘画的状态,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画面的童真天趣、,则被一系列模式所代替。画面呆滞麻木、了无生趣,他们不由自主地想把对象及物体画的真实,但又画不像。这一阶段的所谓“原生态”绘画,发生了变异,大多数就失去了“原生态”自然美得意义。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原创的作品固然有一定的童趣,但往往缺乏视觉效果,作品显得单薄潦草,无视觉美感。教师在这一阶段介入引导的过程就非常重要,给孩子们欣赏什么,看什么,引导他们画什么,将直接导致孩子们将来的审美感觉及取向。     挖掘传统地域文化
    越是本土的传统文化,越具有世界性,这也是被大家认可的真理。“本土”、“乡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明的积淀。在当今大众文化、快餐文化盛行,迷失人们的视野状态下,犹如醇香的老窖,散发出独特的奇香。它期待着人们将视线对准那神奇的窖场,品味它的醇香。     不能以获奖的高低来评判孩子的好坏
    获奖的多少及高低不是评判一个小朋友是否具有绘画艺术潜质的标准,更不是评判我们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及成功与否的准则,教师应更多的思考我们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是否传达了与时代审美相符合的审美及意识,能否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自我。部分教师由于自己的局限,把自己地层次的、单一的审美方式强加于学生,那是对艺术教育的亵渎,是一种悲哀。重创意,重多样化审美,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创,是我们教师应该重视的。

e4b10abf0592551b5b0ff5631a3833ba.jpg

04e666bbff0562bde9dd2571cff4aa92.jpg

     画得好不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重要
    在我们每一个绘画班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小朋友或性格内向、胆小,作画时拘谨小气,或“活泼”过余,手舞足蹈,观察率意,作画马虎。在常人的眼中,他们都不适宜画画,这样的小朋友在学校往往也不容易受到老师的赞赏和表扬,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或“暴力”倾向。面对这样的学生就要求我们老师找出他们的优点,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在“顺势而导”的教学中,去发现他们不同的画面美,或清新秀丽,或浑厚大气。其实小朋友们的画画得好不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得是对他们个性特征的树立、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终身受益。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方式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方式,人们对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如同人们穿衣打扮一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儿童画,大多数为政治服务,谈不上童真童趣,那时得人们以穿军装、中山服为美;九十年代的儿童画,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以反映周围的生活为主;二十一世纪的儿童画,呈多元化的趋势。更多的反映孩子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既表达他们的观察,又表达他们的情感,充满情感之美、创作之美。美的定义在延伸,在丰富,在变化……将儿童绘画的美定格在某种标准的规范之中,就等同于把教师自己定格在“牢笼”之中。     耳目一新的展览形式
    打破传统的平面布展方式,不仅是将儿童画往墙上一贴,或是单一装框悬挂。提倡教师“参与”到学生创作中,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到布展方式中,或组合拼贴,或装置构成,通过师生共创这一新形式,让展览呈现出极强的视觉效果,让孩子们知道美术不在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和平面绘画,而是对生活中美的多样化体验,对自我情感的表达。

6097fc2878bc62de4589762e8df42709.jpg

d79fda980477b2f4c8b00c7acdaac5f6.jpg

     什么都在变

    在当今的各类绘画展览中,用单一的国画、油画、版画去界定画面效果及技法作品已很难。就展览形式而言,已超越了平面绘画形式,综合绘画在媒介材料、技法风格上更加自由,世界已迈入一个多元审美的时代,多媒体艺术,平面与空间装置的结合,影像信息等艺术形式与文学、音乐、戏剧、舞蹈及科技的不断交叉融合,更加符合当今大专院校的人性化美术教学。综合绘画材料装置构成的教学创作,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关于教与“不教”
    教与“不教”一直是众多老师在少儿美术教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空谈“不教”要你教师干什么?难道高年级与中学生的学生能画出4-5岁孩子画中的童工趣、稚拙吗?与其自己欺骗自己,不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多想想“怎么教”。多思考、多引导、多启发、多观察,这才是教学的法宝。     孩子们将来成不成为艺术家其实并不重要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美术创造的潜能及天资,然而最终只有极少数能成为专业的艺术家。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成不成为艺术家,在当今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已显得并不重要了,由于孩子们有其独特的心象境地,有区别与成人模式概念的手法,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社会、家庭、自然界传达给他们极其丰富的各类信息,这些多方位的信息,紧密联系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情感,他们那天马星空的创意及想法瞬间变化运动的各种形象,梦幻般的世界,是成人的思维方式所不能表达的。孩子们通过绘画这一快乐的形式能感受到一件作品的成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我最终找到自我,对于孩子们将来进入社会,这一纷繁复杂的世界,对于他们信心的树立和潜能的发挥,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有别于其他独立的学科,如现在时髦的奥数教学,他更多的是在让孩子们耗尽所有的时间苦思冥想。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不断证明自己的愚笨。而孩子们通过快乐的绘画活动在快乐和愉悦之中树立了自己的自信。

1bfa8ee81829f3ce881ad04c381f7a76.jpg

5457cd7632868e567c6e29bd44a54b37.jpg
   重创意,重设计意识的培养,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重创意,重设计意识的培养,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让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强烈自我的审美意识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能够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时代的变动与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动息息相关,个性审美及思维方式在不断变化和延伸,这给我们在年龄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新的思考及要求。     面对孩子们的大作,光有夸奖是不够的
    父母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往往能使孩子们喜笑颜开,在当下倡导的赏识教育,其主要目的无非是给孩子们自信   过度的夸奖,不分事情的因果,只要孩子们做了任何事,都是“你真棒”、“真聪明”其结果反而易导致它们的学习成绩及作画的信心越来越差。那是为什么呢?其实过度的夸奖往往使它们倾向于不接受,艰难的任务,因为它们知道,只有趋于好成绩、画得“好”或“象”时,才能得表扬及承认,鉴于在画画创作,或解决各种问题上都有可能失败,孩子们有可能选择那些更容易表现的画面,也不管有无创意,有无探究精神,求其平庸,为求安稳,去做任何一件事,这样反而缺少创新意识,所以说,家长、老师孩子们的,赞赏的重点,应该是他们的在作画或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独特具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不同个性特征及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上,而不要全部看结果如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减轻他们怕画错的心理负担。使得他们能更积极的去表现他们的心境世界,所以说从某种角度上讲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

f9460962717ea33f5a673b051b9d0502.jpg

96e14da9d0e94d0832c9aa6c82d758a1.jpg


    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训练
    英国美术教育家摩伊凯特莉曾说过:“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的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认识及智力,特别是人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所以说当今的少儿美术教育与音乐、舞蹈、文学、各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相互交融影响,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训练,而是多元化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自我信心创新能力的展现。     正确认识分析评价孩子们作品优劣,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少儿美术教学品质及格调的关键。
    童心不是千篇一律,艺术是个性的表现,每个小朋友都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年龄、性格、家庭及经历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对主题、画面的构成、线条的运用及色彩的感觉差异,部分观察能力强的孩子,绘画表现非常认真仔细,属视觉型,这类儿童往往会对写实性绘画极为偏爱,另一类孩子属于强调自我情绪表现的触觉型,这类儿童往往被一般的人们认为观察表现力差,其实这类儿童的思维更为活跃,在老师的正确辅导下往往能画出特殊个性特征、富有激情的绘画作品,能称之为大师的大画家往往出自此类。好动的孩子画面活泼,性格内向的孩子画面中流露出深沉与压抑。正确认识儿童绘画审美的多样性,多方位评价不同类型的少儿美术作品,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培养儿童的现代审美观念和意识。既保留儿童绘画的稚拙童趣,又有利于提高小朋友学习绘画的积极性。

5cc24b42696a2ee75ba4eb8d5ea733b2.jpg


25ba63f669ab989f0105a83a8b4364b7.jpg
     时代在变,穿衣打扮在变,审美方式在变。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方式,人们对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如同人们穿衣打扮一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儿童画,大多数为政治服务,谈不上童真童趣,那时得人们以穿军装、中山服为美;九十年代的儿童画,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以反映周围的生活为主;二十一世纪的儿童画,呈多元化的趋势。更多的反映孩子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既表达他们的观察,又表达他们的情感,充满情感之美、创作之美。美的定义在延伸,在丰富,在变化……将儿童绘画的美定格在某种标准的规范之中,就等同于把教师自己定格在“牢笼”之中。
    A.儿童画传统意义的审美     ——“乖巧”、概念化、呆板    B.多样化的审美     ——童趣、率真、具有极强的自我个性, 强调个人感受及情绪,强调画面构成,突出主体。
     什么叫“顺势而导”
    “顺势而导”就是顺着孩子们的思维方式,顺着他们千奇百怪的画面感觉去辅导,简单一句话说:就是适应感受孩子们的需求,由于孩子们年龄之间的差异,性格气质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及认知不同,在画面中体现出现,豪放、柔美、拘谨、呆滞的多种审美特征。提倡教师顺着孩子们笔下的绘画特征去辅导的具体办法,就是当孩子们的画面中,头部较小时可引导他们将身体画大,当画面中身体画短时画面较空,也可以将脚拉长,当你的教学是以吃冰糕为题,但有学生问可以不可以画吃别的东西时你的回答是可以,一切都是在“可以”“行”或“还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的回答与交流中,让孩子们表现他们自我的意愿及想法,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师生之间相互的“参与沟通“,这样不管什么年龄段孩子,也不管他曾经学过绘画,只要抬脚进入美术学习这一大集体,就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及感受到自己对美的创造,能自由的表现出自我东西,而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学会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表现、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da1bb7ce24bc95cb38802134551a8697.jpg

54602cb49d50e61c6f213115bfd343e4.jpg

    4-6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们绘画表现的黄金时期
4-6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们绘画表现的黄金时期,他们自己的独有的绘画语言,也是想象力、表现力最为丰富的时期。稚拙、率真、童趣、天马行空、激情迸发的画面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享受,成为中西方绘画大师追寻的境界及方向,所以说教师进入孩子们的心灵并与之交流对话,读懂他们的“天籁之音”它要求我们教师知识底蕴,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参与”,在“顺势而导”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去把握感悟孩子们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要善于发现开启他们独有的创意思路,准确把握不同儿童年龄段的绘画特征。      6-8岁观察写生教学与儿童画创作相结合的最佳时机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是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过程,他们的大脑的发育已达成人的90%以上,综合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开始与家庭以外的人们往来,努力去了解社会,参加社会活动,知识面也在扩大,思维方式仍处于具体性、自我性,还不善于在大脑中进行抽象思维。但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特别是观察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进入了儿童创作的最佳时期,凭记忆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意象,这一时期创意非常好,个性特点强的儿童画,更多融入了强烈的自我主观情绪及感受,他们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内容画大或拉长,以强调其重要性。怎样将他们好的创意、想法及观察到得事物表现出来,是此年龄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9-12岁 儿童的空间知觉有很大的进步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空间知觉有很大的进步,在观察物体时能注意到立体的不同面,也能表现一定的空间层次,虽然还不能准确的画出透视,但还是能较真实的表现对象的特征及面貌,也能表现一定的明暗关系,部分儿童逐渐脱离平面的用线描绘对象,慢慢地加入一些色调表现,这时由于他们还不能区别细微的绝调变化,致使他们的作品显得较脏、较乱,这时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类型的特点去辅导。  13-15岁 教学中的盲区
    由于他们学习压力增大,重心转移,一部分人绘画的信心减弱,创造力下降,有时又缺乏自信心,想画象又画不象,教师在给他们加强其素描基本功训练时,应多画速写,通过画速写去观察周围的生活,通过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寻找一些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创意造形表现方式(如设计素描)(创意动漫)等,去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帮助他们渡过绘画表现的难关。
·左志丹老师工作室暑假学生作品欣赏


5782c2e255151ef92c1ed64914c1124a.jpg


5d506803e4e6ed7d93a8c23935d24845.jpg

622e08227f367fe3b18d9cff37561307.jpg

a06a2f8f44cc2179a111415f298cba07.jpg

b596b01d8f349c83261c2aab861ee8b8.jpg

8b98c8d0b2cde5de90dfe0538361544c.jpg

声明:以上图文由本站综合采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商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99-0720-9888

Email:261898888#qq.com

Copyright   ©2018-2021  咖美文化.Powered by©    ( 鄂ICP备18029405号-2